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理工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24-31679946,024-31679948

官方网址:http://www.syucu.edu.cn/ http://zszx.syucu.edu.cn/

“专业+院校”模式下,志愿怎样填

时间: 2021-05-06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468 收藏

2021年的新高考志愿,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起来似曾相识,准备起来又感到茫然无措、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这是很多家长普遍反映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院校为投档单位转变为“专业+院校”为投档单位,由16个院校平行志愿变为112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造成的选择性困惑。新高考志愿赋予了考生及家长极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这种背景下,“这么多志愿需要填,我应该怎么选?我应该怎么办?”的茫然困惑也随之而来。在此,参考浙江、山东等改革先行省份的志愿填报经验,结合辽宁新高考志愿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给茫然无措的家长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步: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


无论高考如何变化、录取模式如何改变,志愿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分数的竞争,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的第一条就是“分数优先”。因此,考生及家长在志愿填报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数段内具体包含着哪些院校以及专业可供选择。考虑到新高考首年,院校及专业录取情况可能发生的波动,建议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适度扩大检索范围,比如,首选科目为物理的570分考生,如果按照往年经验,他的检索范围可能是590分~540分分段内的院校及专业;那么,2021年新高考模式下,建议将检索范围扩大到600分~520分分段内院校及专业,同时,对该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从院校层次、院校地域、办学特色、专业特点等角度进行归类。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适度扩大检索范围,对于没有志愿填报经验的应届考生及家长是十分必要的,全面系统地梳理所在分段的实际情况属于一项“脚踏实地”的志愿准备工作,只有这样做,才不容易“纸上谈兵”,才不容易错过任何一个录取的可能性。

第二步:对照院校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辽宁新高考“3+1+2”模式对考生提出了选考科目要求,这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一个新特点。在新高考志愿填报首年,考生及家长一定要格外重视这个新生事物。尤其是在志愿准备过程中,用往年文理分科的数据作为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参考,不要忽视了拟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检索范围内选考科目不符合的选项,避免误填报。

第三步:结合考生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进一步缩小报考范围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数段内,都有大量的院校及专业可供选择。在这个步骤当中,可以继续使用排除法,进一步缩小目标范围。以首选科目为物理的570分考生为例,在600分~520分分段内,结合该名考生的选考科目,排除不符合项选项之后,他有3500余个“专业+院校”志愿可供选择,其中,既有少量的“双一流建设”院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又有很多的辽宁省内知名院校和其他热门区域中的省属院校,当然,这个分段占绝大多数的还是非热门、非热点区域中的院校及专业。此时,我们就需要结合考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取舍。
通过设置排除选项,可快速缩小目标志愿范围,比如:1.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欢且不愿就读的专业,如数学成绩不好的考生,通常喜欢排除经济学、金融学;不喜欢英语的考生,通常喜欢排除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通过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读的地区。3.不愿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或高收费专业的考生,直接排除该类招生专业等等。通过设置排除选项,就可以迅速缩小考生的报考范围,减轻报考压力。

第四步:做好“冲、稳、保”搭配,明确局部志愿功能


仍以首选科目为物理的570分考生为例,该名考生在“冲”志愿设计当中,可能会遇到部分“双一流建设”院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门专业和省属热门院校的强势专业,此时,他所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个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门专业还是去选择省属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稳”志愿设计当中,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心仪的院校、心仪的专业数量不够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当中扩大选择范围的问题。在“保”志愿设计当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对应保底志愿中哪些性价比更高,哪些更适合考研、升学,哪些更有利于未来就业的问题。

第五步:多设计几种可能性,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志愿最优解


面对新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长感到比较茫然,是因为没有院校最低分投档线和专业服从调剂选项之后,“专业+院校”志愿可以填得非常灵活,组合方式可以更加多元。比如:“冲”的志愿,考虑采用院校层次优先的策略;“稳”的志愿,考虑采用院校与专业兼顾的策略;“保”的志愿,考虑采用优选专业的策略等等。每一次志愿设计思路的调整,都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志愿组合方式。对于考生及家长而言,面对新高考志愿填报,一定不要思维僵化。建议大家,在志愿大的选择范围之内,调整自己的选择条件,进行不同组合方式的尝试,然后横向比较不同组合方式产生的志愿方案,取长补短,不断修正,才能寻求到志愿最优解。

转自《招生考试通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