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德州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534-2603002,0534-8987899

官方网址:http://www.dzu.edu.cn/ http://zsw.dzu.edu.cn/index.htm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物联网工程(移动互联方向)、物联网工程)

时间: 2022-03-12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9154 收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于 2000年,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包括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及规范的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及科研师资队伍,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并取得了丰富的教研成果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紧随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掌握电子和信息系统、信息通信、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地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电子信息工程综合素质,可到电子信息类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能在电子信息相关企业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技术人才。

优秀的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硕士8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本专业教师积极进行科学和教学研究,近几年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市厅级课题7项,发表SCI、EI收录科研论文20余,立项各类教学研究课题8项,发表教研论文近20篇。教师积极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等,取得了良好的教果。

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搭建校内实践创新平台,完成电子工艺实习、专业课课程设计、综合工程训练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物电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清远见教育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建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有企业教师来我校参与实训环节教学,在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基础上,可提高学生就业上岗所需的动手能力,适应行业企业需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有创新发明实验室,采用老师指导、学生管理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2019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80余项。


专业考研与就业情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本专业考研录取率25%左右,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考取985、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98%,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研发与技术管理等的骨干或中层以上管理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行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期,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缺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2014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录取情况

序号

姓名

报考专业

录取学校

1

陈红燕

多媒体技术

中国传媒大学

2

彭杰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3

丁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4

王梦晓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5

郑陈怡

信息与通信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6

门瑞

电子与通信工程

沈阳化工大学

7

吕浩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连大学

8

阴强

信号与信息处理

大连大学

9

郑敬辰

电子与科学技术

黑龙江大学

10

李满圆

学科数学

江苏师范大学

11

王笑农

教育学原理

云南师范大学

12

郭甜

电子与通信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13

袁甲坤

电子与通信工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

14

林晓萌

通信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

15

高波

电子与通信工程

黑龙江大学

16

孙文健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北师范大学

17

张康

电子与通信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

18

侯苗苗

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北师范大学

19

侯贺祥

生物医学工程

西北师范大学

20

董玉晖

信息与通信工程

重庆邮电大学

21

张建昌

通信与信息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22

王荣芳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23

刘志

电子科学与技术

西安理工大学

24

高亚杰

信息与通信工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5

王晓敏

信号与信息处理

山东师范大学

26

朱川川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连工业大学

27

乔玲元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连工业大学

28

刘婷婷

戏剧与影视学

河北大学

29

王晓娟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30

马训宝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31

刘德勇

电子与通信工程

黑龙江大学

32

王晓静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33

王铖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北师范大学

34

王雨壮

电子与通信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5

王旭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36

王继坤

通信与信息系统

黑龙江大学

37

许洋

电子与通信工程

北方民族大学

38

许祥

法律(非法学)

贵州大学

39

孙涵瑜

西方经济学

辽宁大学

40

李耀

信号与信息处理

青岛大学

41

黄亚龙

信息与通信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

42

王智

网络空间安全

西安邮电大学

43

侯彬

生物医学工程

云南大学

44

赵朋悦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

45

黄聪

计算机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46

周荣荣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7

孔田田

信息与通信工程

重庆邮电大学

48

王肖玉

电子与通信工程

河海大学

49

张格忠

电子与通信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

50

靳鲁康

计算机技术

沈阳建筑大学

51

张昊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52

赵萌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53

黄倩倩

管理学

辽宁师范大学

54

李保堃

信息与通信工程

聊城大学

55

宋欣东

电子与通信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56

张晓微

信号与信息处理

内蒙古科技大学

57

付晓晓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58

陈薪伊

信号与信息处理

山东师范大学

59

孔祥雨

电子与通信工程

长春大学

60

于晓倩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61

王嘉鑫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师范大学

62

柏亚羽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邮电大学

63

王建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邮电大学

64

薛泽颖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师范大学

65

于月豪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师范大学

66

田真真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

67

刘明慧

电子与通信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

68

孙晓斐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邮电大学

69

潘飞

信息与通信工程

天津理工大学

70

赵学浩

电子与通信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

71

赵善超

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北师范大学

72

孙兴浩

通信与信息系统

新疆大学



物理学专业


 

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建于1971年,专业名称为物理教育,只招收专科学生。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开设于2000年,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物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具备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条件,保证了教学质量。

 

专业教学特色

物理学(师范)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植根德州,面向山东,融入京津冀,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从事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能够在中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专业化教师。

物理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毕业以后从教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又注重他们将来的发展能力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  

 

优秀的教学队伍

物理学(师范)专业通过优化整合,已经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从事交叉研究的教学团队。目前,物理学专业有专任教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0%。另外,聘请8名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线中学老师为兼职教授和兼职老师。

专任教师中有山东省教学名师、德州学院教学名师、德州学院教学骨干、德州学院课堂教学名师以及多名学科带头人。



 


物理学(师范)专业专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科研与教学的动态结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部 分 教 学 研 究 核 心 论 文


部分科学研究SCI收录论文

部分发明专利

 


物理学(师范)专业教师在积极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形成了教学研究成果,多项成果获校级以上奖励。教学研究成果既体现了物理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专业教学的认知,也体现了以学科发展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过程。物理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大奖赛,获得多项奖励,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能力。



 

 

物理学(师范)专业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物理学核心教学团队获批校级教学团队。


 


 


物理学(师范)专业打破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相对封闭、自为一体的状态,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校门, 走进中学, 在立足教师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学的合作,加强见习、实习和研习环节,聘请中学一线教师和校外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就业指导,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无缝对接。

物理学(师范)专业与德州市第九中学及临邑县多所中学建有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教学实践

 

物理学(师范)专业注重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但在授课中讲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邀请德州市中学名校长和优秀教师为学生们做有关教学的报告、同时邀请兼职教授和兼职老师进行实践指导。



 


社会实践

物电学院学生会成立青年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深入到各小学、中学、社区进行科学知识宣传,开展义务维修、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

成果展示

物理学(师范)专业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动手和创新实践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五年来,物理学的学生在教学技能大赛、物联网创新大赛、大学物理竞赛、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100余项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级奖励70项。



升学与就业

物理学(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大多数成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中学校长;有的成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县处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企业家,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近五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7%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在30%左右,每年有数名学习优秀的学子被国内知名大学录取,继续深造。






物联网工程专业(移动互联方向)


专业介绍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移动互联方向)设立于2015年,贯彻落实国家新兴产业政策,与青岛英谷、中兴教育公司合作办学。本专业对准市场设方向、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行业抓就业,以毕业即就业为目标,采用“1+2+1”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协同就业,学习针对性强,行业前景好。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转型与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需要,系统地掌握移动互联网项目开发的关键技术,具备较强的移动互联嵌入式系统研发和项目管理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物联网工程综合素质,可到物联网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设备维护、APP软件开发、Web应用程序设计、移动互联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对准行业就业岗位,动态开设物联网软件设计基础、物联网通信技术、Android特色应用开发、iOS程序设计、Objective-C程序设计、Java SE程序设计、Web编程基础、Java Web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及实践、企业综合训练等课程。


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队伍“双师型”特色鲜明,有中兴、英谷等物联网相关公司10名校外专业导师、校内实践授课工程师。现有校内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14人、硕士8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75%。教师队伍整体创新研究与实践操作水平较高。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物联网类横向项目等研究课题20项,各类省部级教学比赛获奖50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专业,采用“1+2+1”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厚基础、强实践”的教育理念。借助中兴、英谷等公司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企业资源,共同创建移动互联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占比近31%的实验实践课程。本专业教学模拟企业产品开发全流程机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配合,采用“项目引领”、“情景导向”、“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位一体”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

培养实效

本专业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导学机制,多措并举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近20项,省级奖120项。首届毕业生考研率达28%。多数毕业生从事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Web应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在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立于2014年,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之一。2019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德州市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与应用工程实验室、校级卓越工程师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卓有成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物联网工程综合素质,了解物联网前沿和发展趋势,可到物联网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物联网应用相关行业中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工程人才。

课程设置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多方面基础知识,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物联网工程导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接口技术、RFID、WSN、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Linux程序设计、综合工程训练、物联网系统设计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14人、硕士8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5%。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共计5人,德州学院“十二五”青年教学骨干、德州学院“十三五”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优青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人,Carbon、RAA、IEEE TAP、ACES Journal等国际期刊评审专家4人。

本专业教师团队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发表SCI一区论文近10篇、其他国际刊物EI收录等80余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德州市科学技术奖2项。


培养实效

本专业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以大学生科技课外活动为主线,辐射社团活动月、校内外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在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国家级30余项,省级奖近200项;2019年,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银奖1项;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8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专业特色

2016年,以本专业为核心组成的物联网专业群获得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立项建设。2018年,获批山东省电子、物联网培训基地。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德州市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与应用工程实验室、校级卓越工程师专业建设项目;首届毕业生考研率近20%,就业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