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双向奔赴 校企共赢
“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我完成了手机无线快充芯片的一个模块,该模块可检测线圈两端的电压(高频信号)并获取有用的基频信号,可用于异物检测,防止充电器发热和能量损耗。我的毕业设计也将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方案得到企业认可,毕业论文也顺利开题,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杨光亮很是开心。
杨光亮是西电杭研院校企联合培养的第一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杭州市萧山区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西电杭研院自2021年9月运行以来,以“联合实验室”为切入口,坚持产教融合培养与浙江数字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实验室偏向性能指标,企业偏向实际应用,两者正好互补。”在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杨光亮一样来自西电杭研院的实习“模拟工程师”共有8人,分布在公司各研发部门。实习半年多,杨光亮很好地将学校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奇缺,招人难是该领域企业的通病。从2022年初主做消费型芯片研发的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与西电杭研院合作成立“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以来,西电杭研院陆续为该公司输送了10名研究生,进行产教融合培养。
“我们与企业是双向奔赴。”西电杭研院院长廖桂生介绍,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院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培养制度,并针对性开设企业金课,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选题都来自企业一线创新点。此外,西电杭研院还与企业联合招聘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研发人才紧缺的难题,实现人才共引。
高端人才的培育和集聚,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批学生有活力、有想法、有冲劲,有效拓宽了我们公司的人才来源。”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学生企业导师黄胜对学生们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公司储备更多人才。
目前,西电杭研院拥有专任教师241人、企业导师280多名,1200多名研究生中,已有300多人赴长三角百余家企业开展实习实践。一支产教融合式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逐渐在钱塘江畔形成。
对浙江杜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而言,校企共建的“生物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让这家初创企业尝到了甜头。
“我们现在实现了用AI解读图像,从而实现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杜比医疗副总经理容若文说,这背后是企业借助西电杭研院的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算法优势。
去年7月,在与企业深入对接的过程中,西电杭研院智能装备计算机系统实验室挖掘到企业“图像处理困难、肿瘤特征定义与提取困难、早期乳腺癌的检测算法低特异度和低灵敏度”的难题后,实验室袁细国教授团队先后设计3套方案,为企业找到更加高效、准确的乳腺肿瘤智能定位算法。
合作近一年来,联合实验室在光学靶向功能成像乳腺癌诊断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的早期乳腺癌智能诊断算法在最新采集的数据中准确率超过87%,灵敏度超过91%,特异度达到85%。
类似的“合作共赢”故事正不断涌现。落地两年来,西电杭研院与海康威视、吉利汽车、杰牌传动等24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长龙航空、奥普家居等25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新奇点科技等5家企业签约授牌首批人才实践站;累计签订协议185项,合作金额2.1亿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全方位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目前,西电杭研院新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新园区位于钱塘江南岸,预计明年9月正式启用。
“建成后,我们的科研队伍将扩充到600余人,达到3000余名学生的培养规模。”廖桂生介绍,研究院梳理了萧山产业布局,确立了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智慧医疗和先进信息系统五大产业创新方向,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利用好新园区产业空间,积极引入学校创新资源与萧山产业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我们将发挥学校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智力、新活力。”展望未来,廖桂生信心满满。
作者:通讯员 韩光 冯益华 中国教育报记者 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