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闻:邹跃飞:四十二载 伴乐而飞
邹跃飞,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进温州市委会原副主委,现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兼群众合唱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日前,“伴乐而飞”邹跃飞指挥专场音乐会系列活动在温州举行。音乐会上,17首作品,涵盖了邹跃飞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教学成果,反映其深耕艺术与教学领域的品牌荣誉、社会贡献,也反映了温州合唱事业的发展轨迹与现阶段温州合唱的最高水平。
邹跃飞是温州市合唱艺术学科的开拓者、浙江省合唱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全国最早囊括三大合唱国家级文艺奖的合唱指挥家。他对音乐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独特的感悟,始终以不变的热忱推动温州合唱艺术走向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人带动一片,一人引领一方。
从艺四十二年,他从音乐教学出发,转战群文系统,领导文联战线,如今又回归到音乐教育的一线,工作岗位几多变迁,却万变不离音乐。回望四十二年伴乐而飞的历程,邹跃飞说:“能够一直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我很幸运。”
“伴乐而飞”邹跃飞指挥专场音乐会近日在温州举行。
奔跑在追梦路上的“音乐之子”
1963年,邹跃飞出生于温州鹿城的一个教师家庭。家庭氛围使他养成了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尤其在音乐表演艺术上很早展露天赋。从幼儿园起他就是学校文艺演出的活跃分子,小学时加入当时温州唯一一支市级少年儿童艺术团队——温州市红小兵师宣传队,开始接触二胡,而后陆续学习手风琴、大提琴等乐器,每一样都很快上手,毫不费劲。
“我人生的第一把乐器,是一把二胡,购买于鼓楼街附近的温州乐器厂门市部。”邹跃飞还记得,爷爷为了鼓励他,与他约定每天多练习一小时,便能吃上一个花卷。“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一个馒头(实心包)2毛钱,花卷要3毛,一般都吃不上花卷。”这份小小的奖励,让他每天练琴都充满动力。
当时,家人看他喜欢音乐,便开始着手培养,请了我市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郑杲风为之启蒙,教他二胡。“郑杲风老师和我家住得不远,他经常来我家给我上课,一般是一周上两次课,从不收钱,最多坐下来吃一碗点心。”幼年的邹跃飞感觉郑杲风老师是一座音乐宝库,精通各种乐器,又能作曲,听他上课总有如沐春风之感。特别是郑老师弹奏的《牧童短笛》钢琴旋律,长久地萦绕少年邹跃飞的耳畔,令他神往。
邹跃飞的音乐成长道路上,不乏良师领路。其中,沈同德是他进入音乐专业的伯乐。“我报考乐清师范学校音乐专业那年,沈同德先生正是负责招生的老师。当时招生选考两门,一是唱歌,二是钢琴,当时我正在变声期,无法演唱一定难度的歌曲,钢琴更是没碰过。”往事如昨,邹跃飞清晰记得,当时沈同德老师敏锐地发现他的乐感比其他孩子好,破格给他打了一个60分,令他敲开了音乐专业的大门。
常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在乐清师范专业音乐学习时,邹跃飞的钢琴启蒙老师郑加云对他关怀备至,而他也是系里最勤奋的那类学生。当时,去琴房练琴需要消耗“琴点”,邹跃飞自己“琴点”不够用就向声乐专业的同学借。后来,他进入安徽师范大学,也常在夜晚翻墙进教学楼偷摸进琴房练琴。1979年的暑假,他听说学校次年要开展手风琴课,想提前自学一下。那个年代,手风琴很少见,他想起自己母校温州二中有一架,于是每天早上去母校借琴,跑到附近的海坛山上练习。正值夏天,为了避免被蚊子咬,他就穿上长裤,每天练习两小时,满头大汗。“后来,郑杲风老师听说了这事,觉得我这样太辛苦,于是不知从哪里借来一架手风琴让我带回家练习,还经常到我家指导我背琴、拉琴的要领……”
在邹跃飞心中,郑杲风、沈同德、郑加云等前辈恩师,是那个时代优秀音乐老师的代表,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潜移默化影响了邹跃飞今后对职业和整个人生的选择。从前辈恩师,到今天桃李满天下的邹跃飞,温州音乐艺术教坛的深耕精神赓续。
带领合唱劲旅走向世界的“总指挥”
如今的温州合唱团当之无愧是中国合唱界的一支劲旅,创造出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合唱的温州现象”。
在“伴乐而飞”邹跃飞指挥专场音乐会上,温州合唱团成员们身着陪伴他们多次站上领奖台的那套标志性演出服,合唱起《在十八岁的生日晚会上》,不少成员泪湿脸庞。
温州合唱团今年刚好满十八周岁。
时光回溯至2004年,彼时浙江省的合唱实力还处于国内合唱界的“第三世界”,温州合唱团队少之又少,“成绩单”上一片空白。是年3月,邹跃飞抱着打破这一既定格局的决心,筹集经费、自出场地,组建温州音协合唱团(温州合唱团前身)。虽然只是个民间团体,每周一次的排练却也雷打不动。几年间,合唱团从单独的混声合唱,又分出了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等多支力量。
“练兵”三年,邹跃飞于2006年12月带领合唱团出征“第八届中国合唱节”,初试啼声,便以黑马之姿拿下混声组和女声组金奖。“浙江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出色的团队?”这个成绩不仅震惊了音乐界,就连团内成员都感到不可置信。
“真正优秀的合唱团队,是从大赛的舞台上走出来的。”合唱团的总指挥邹跃飞并不“知足”,他坚信,“下一次还能站得更高。”
从2006年到2013年,邹跃飞亲自指挥并带团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斩获“金钟奖”“群星奖”“青歌赛”这中国三大合唱比赛的最高奖项,成就“大满贯”;2016年,又征战世界合唱比赛的“奥运会”——第九届世界合唱节,以高分勇夺无伴奏民谣组冠军、女声组亚军,向世界亮出温州合唱实力。
这支“纯业余、纯公益”的合唱团,成员来自温州四面八方、从事不同工作,只能靠业余时间进行刻苦训练,在邹跃飞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向荣耀的顶点。
荣誉背后的点点滴滴,铭记在骨干成员们心底。
合唱团成员项雅丽说,邹老师在舞台上挥斥方遒、行云流水,在场下却是个细节控,“排练解散后照例要逐个声部检查我们的掌握情况,一个人要听我们数十人数百首音频,一个个检查点评,我们经常次日才看到回复,显示是凌晨发出。”
“那些披星戴月的排练日,成为我们珍贵的人生记忆。”合唱团元老级成员吴乐艳感叹,在邹老师人格魅力与使命精神的感染下,大家无不是肩负责任感在前行,“当我们征战全国赛场,我们深知自己代表的是浙江温州,当我们站上国际领奖台,背后升起的是五星红旗。那种激动和自豪感,成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动力。”
“这么多年来,邹老师给我们定下了一个又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他的神奇就在于,凡是他说出口的最后都实现了。”合唱团成员郑洁丹说,“邹老师是如何全身心投入合唱事业,团员们都看在眼里,他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如今,温州合唱团中如项雅丽、吴乐艳、郑洁丹等骨干仍在坚守,也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合唱团一直以老带新的方式保持着高度的水准与活力。而由这支队伍带起的合唱热潮,仍在温州乃至整个浙江范围内延续。
心系下一代音乐教育的“引路人”
“人生就像一个圆,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2019年9月,邹跃飞接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回归教育,是从未变更的情怀使然。
接任后,邹跃飞在温大音乐学院既定的“科研、教学、展演”三位一体的定位上,大刀阔斧推进学科建设,将原7个研究院所合并为“江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天瑞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形成合力,重点攻关。很快,成果显现,2021年,温大音乐学院喜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立项,全院上下备受鼓舞。
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舞台,要有声乐、器乐,也要有肢体的律动。为了音乐学院长远的发展,他努力推动学院规划专业优化布局,于2020年成功申报舞蹈教育新专业,使温大音乐学院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招收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这一突破,成为加分项,促成2021年温大音乐学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座高品位的城市,要拥有一支交响乐团。”他不遗余力推动成立温州大学音乐交响乐团,亲自担任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翻开了温州大型交响乐团“从无到有”的新篇章,填补了温州文化建设的空白。这也为温大音乐学院今后的项目攻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性。
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温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温州大学、瑞安市委特别筹划推出了重点献礼剧目《五星红旗》。2021年,邹跃飞亲自执棒,该剧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上成功上演并获优秀剧目奖。
在这部后来获批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歌剧中,温大音乐学院的师生成为主力,包揽乐团指挥、执行导演、主要演员、交响乐团等。温大音乐学院教学副院长蔡军说:“在邹老师的推动下,这一项目得以落地温大音乐学院进行排演,这是一场具有前瞻意义的拓展性教学实践,让全国普通类高校及艺术类高校都为之钦佩和羡慕。”
在日前举行的“邹跃飞从艺四十年学术研讨会”上,邹跃飞主编的《温州当代音乐发展》首发面世。“温州老一辈音乐人陆续辞世,温州音乐的历史记忆随之缺角,我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以文字记录、铭记他们的历史贡献,是我的责任。”邹跃飞说,虽然这本书必定存在不足,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此次研讨会上,多位音乐家用“星火”“炽热的火球”来形容对邹跃飞的印象:一粒星火,燎原一片。邹跃飞为温州音乐事业倾尽热情,在担任温州市文联主席、温州市音协主席期间,他创设“温州音乐奖”对接省级“音乐奖”,激励、培养温州音乐人才;成立市级交响乐团、市级青少年交响乐团、市级歌唱家团、市民歌友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音乐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他注重温州艺术家队伍的建设,设立了《优秀文艺作品扶植办法》,促使一批文艺新作和文艺新人脱颖而出,一批文艺作品纷获全国、全省权威奖项。
当问及邹跃飞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他透露温州大学正在积极推进文化创新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交响音诗画《宋韵瓯风》,助力温州宋韵瓯风传世工程……“等把‘桥’搭好,温州音乐前进的道路就更顺畅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