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收藏
曾用名: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20-82856989,020-82856988

官方网址:https://www.gzasc.edu.cn/ https://www.gzasc.edu.cn/zs/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8报考常见问题

时间: 2018-05-29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8641 收藏

  1.问:华南理工的录取批次、招生规模、专业(专业类)情况如何?

  答: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各省(区、市)均安排在第一批次中录取。今年我校招生总规模是6300人,招生专业(方向)共78(96)个,其中工科专业方向57个,约占58%;管、经、文、法、理、医、建筑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专业方向39个,约占40%。今年新增工商管理(全英班)。

  2.问:学生在学期间是否允许转专业?

  答:我校普通本科生(艺术类专业生、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国防生、外语保送生等特殊类除外)在校期间均能申请转一次专业。在新生入学阶段,参加各类创新班、卓越班、全英班、2+2联合班等教改班的二次选拔,可转入新的专业;或者在第三学期初,按优选转专业条件(前两个学期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在专业年级前35%的学生,必修课首次考核全部合格,无违纪处分记录等),有资格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转专业后学籍管理及学分认定问题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问:学生在学期间是否可以辅修专业、辅修学位?

  答:学生在学期间如学有余力,可跨学院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目前在校学生约有15%的学生在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学校开设辅修学位的有金融学、工商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学生修满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规定要求,毕业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证书。这种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4.问:本博(本硕)连读创新班与其它班有何不同?

  答: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校继续推行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培养新模式,2018年计划招收10个创新班。

  创新班实行“3+1+X”(“X” 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本科课程;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创新班学生在本科期间要有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至少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班实行全程导师(组)制。

  创新班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学院在第三学期初对创新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后15%的学生需参与答辩。答辩成绩排在后50%的学生,原则上须转到普通班。在第六学期末,综合评价排名前80%的学生可参加推荐免试研究生,后20%的学生继续留在创新班并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及个人情况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转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等,也可以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参与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5.问:卓越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目前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班)、软件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机械工程(卓越双语班)、法学(卓越法律班),除软件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部分高考招生、部分在校内二次选拔外,其他卓越班根据学生高考志愿,择优录取。

  “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和“3+1+X”为基本框架,其中,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训练,X年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学习、工程研发能力或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卓越班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学初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其余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卓越班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卓越班总的推免人数占班级学生数的50%左右。

  6.问:2+2联合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2+2联合班基本模式为“2+2”联合培养,学习期满若符合两校学位授予的要求,可获我校及国际合作高校学士学位。学生第一、二年在我校学习,培养计划参照合作高校对应专业前二年的课程模块,与主要合作高校共同制定。在达到国外合作高校有关绩点、学分、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国外合作高校申请材料审核者第三、四年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

  7.问:3+2中澳班与普通班有何不同?

  答:3+2中澳班基本模式为“3+2”联合培养,学生按照本硕培养计划要求,前三年在我校完成课程,后两年赴澳大利亚合作高校继续学习,修读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分。学生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我校本科毕业条件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我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符合澳大利亚合作高校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澳大利亚合作高校颁发该校硕士学位证书。

  8.问:学生本科阶段是否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锻炼?

  答:从2002年至今,我校投入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经费共7000逾万元,立项项目达到15000余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学生研究计划”、“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超过8万人次,全校约66%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初步训练。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ACM等代表国内、国际顶尖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名列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成立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截至目前共有89人次本科生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杂志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71篇学术论文。

  同时,我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了641个校外实习和创新实践基地。如学校先后与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低聚糖研发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制造业数字化联合实验室”,与广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共建“华工海天塑机技术研究培训中心”,与德国宝马公司共建“宝马汽车培训中心”,与日本三菱公司共建“三菱电机FA实验室”等23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资源平台。

  9.问:学生的课外学生活动如何?

  答: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融入学校 “双一流”建设中心工作,以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为己任,坚持“校级活动出品牌、院级活动强特色、班级活动重参与”的理念,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两工程一计划一行动”(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风建设“卓越工程”、学术创新“百步梯攀登计划”和“岭南追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为抓手,打造了“青年月”、“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研究生文化节”、“‘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女生节”、“高雅艺术进校园”、“‘雕刻时光’电影盛典”、“‘寻找新声Dai’——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深受师生的喜爱。2008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奖成果包括:《廿一载风雨路廿一载“义工”情》(2008年,特等奖)、《青春丈量祖国大地激情仰望璀璨星空》(2010年,一等奖)、《七色的彩虹榜样的力量——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建设》(2011年,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攀登计划”》(2012年,特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学风建设“卓越工程”》(2013年,一等奖)和《木棉飘香廿二载金秋硕果正当时——华南理工大学连续22年开展“金秋木棉”研究生文化节》(2017年,二等奖)。

  同时,我校依托学科特色,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宝洁俱乐部、IBM技术俱乐部、微软俱乐部、腾讯创新俱乐部、创维俱乐部、阿里巴巴高校技术联盟、TCL学生创新俱乐部、UC移动互联网俱乐部、IEEE&SMC学生分会、通讯软件俱乐部、波音俱乐部、小象俱乐部等学术研究型社团,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此外,我校拥有Fresh环保协会、公关协会、爱心社、无线电爱好者协会、Six Steps街舞协会、ZACA动漫协会等166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丰富、影响力大,其中,Fresh环保协会曾获评“全国百佳学生社团”,轮滑协会曾获评“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10.问:华南理工是否有与国内其他大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项目?

  答:我校现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本科交换生项目,交流院校包括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每个项目交换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现有项目面向我校所有对口专业开放,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本科生可自愿申请,经院校两级选拔,均有机会到外校进行交换学习。

  2010年11月,国内九所理工见长的著名院校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包括本科生的校际互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校际互换、直接攻读博士生的校际互换等。在我校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将有机会推荐至合作高校交流、学习。

  11.问:你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费用情况如何?

  答:根据我校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在校生月平均最低生活费用约为600至700元。